知识分享

书法培训课中展示的书法手卷的发展(2)

  不过我们根据唐代的各种临摹本,从行距不等和行轴线的移挪幅度来看,不像是有界栏的,但到底怎样,史不足征了。唐代贺知章的《孝经》是有乌丝栏的,敦煌遗书中隋唐时代的诗文作品,有许多都是有乌丝栏的。

  除此之外,唐人写纸质手卷,喜欢折叠行列,其实也是隐形的乌丝栏卷面二例如孙过庭《书谱》,日本书法家根据笔画写在折叠线上忽然变粗的现象,复制出了折叠的行距和行数。怀素的《小草千字文》,行距很宽,宽度大致相等,每行字排列得整整齐齐,估计也是有折叠的。总之.晋唐时代的手卷作品,不管有没有乌丝栏,因为是文本式的,为了便于阅读,书写者心中的界栏意识都很浓重。

  宋以后,出现了挂轴幅式.作品全部打开,所有造形元素同时进入观者的视域.整体表现变得重要起来,创作开始重视章法,强调上下左右字之间和上下行之间的变化。这种关注整体章法变化的创作方法影响到手卷,逐渐抛弃了乌丝栏形式,否定了折叠方法,使手卷在创作上更加自由,风格上更加多样,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

  综上所述,传统手卷经历了简札、缯帛和纸张三种材质的变化,到晋代走向成熟,此后,又经历了从乌丝栏卷面向空白卷面的发展。最终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流行年代最早和流行时间最长的书法幅式,产生出许多名家,积累了无数名作。其中,最有名的是王羲之,他的作品深受唐太宗推崇,被誉为“尽善尽美。”唐太宗不仅自己规规模拟,而且还大量摹揭,分赠近王诸臣,让大家学习临摹。再后来,王羲之作品又深受宋太宗推崇。宋太宗将内府所藏历代名家的作品汇刻成《淳化阁帖》十卷,其中王羲之作品160件,王献之作品74件,编成五卷,占总数的一半。这样的刻帖以后被各种官方机构和民间藏家所仿效,内容不断有所增删,甚至全部新刻,宋《绛帖》、《大观帖》、《汝帖》,明《真赏斋帖》、《停云馆帖》、《戏鸿堂帖》等等。所有刻帖因为版式原因,几乎都是手卷作品,它们复印方便,流传极广。宋以后,人们学习书法一般都从刻帖人手,蔚成风气,最终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最大的风格流派——帖学。

主营:书法课程、教师培训、书法培训、课程授权、少儿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书法教材、版权合作
Copyright © 2018秉仁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0248号-2|网站地图
合作邮箱:3433254688@qq.com  总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西街6号院2号楼102室秉仁书院

友情链接:书法培训加盟|书法培训课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