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人把入帖的过程总结为读、临、背、核、用五个阶段。读就是读帖,读帖是对法帖的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在思想上进行分析认识,为临摹作好事前准备;临就是临帖,临帖时,根据读帖的认识,进行依样画葫芦,越像越好,临写的步骤要求先专后博,写时要一笔而成,尽可能写出笔势来;背就是是背临,就像背唐诗宋词一样,通过记忆,不看法帖,把法帖背着写出来,多背几次,容易使学的东西牢固,实际上这个背临也是属于临帖的方法之一,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核就是核对,把照着临写的或背临的同法帖进行核对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以便再次临习时改正过来,这个核对,实际上属于读帖范围;用就是使用,把临帖中学到的东西在实践只进行运用。通过反复的临摹比较,就像孙过庭所说的那样“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最后达到形神兼备的地步,就称得上入帖了。
事实证明,无论你下了多大的工夫去临摹,要达到真正的形神兼备是办不到的,除非用照相或复印的手段。郑板桥说“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就是这个道理。实践中不是有的人写了一辈子的王、赵字,兰亭不知临了多少遍,还是写不出神采来吗!写其它字也是一样,结果写到死都仍在古人脚下盘泥。这样说并非是反对下苦工学习,而是反对只下死工夫,主张学习时头脑要灵活些。在临摹古人法书时,除了做到上述的读、临、背、核、用几个阶段外,关键要做到“通”的程度,即是吴昌硕所说的“贵能深造求其通”。
秉仁书院的书法培训加盟理念是通过教学产品体系的输出,为儿童教育机构提供有效支持。目的是助力儿童教育机构,解决更多儿童教育机构书法教学的困难,让更多的孩子获得专业的汉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