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的书法培训事业从东晋开始就蓬勃发展,书画名家辈出,在这样的历史前提下,纸张的发展也逐渐提高了起来。要知道在古代一张纸可是极为珍贵的。
宣纸是软笔书法培训中的必需品,它的质地柔韧,纹理美观关键是层次分明,保存时间久。好的宣纸对于表现笔墨的渲染,展示有着很好的衬托作用。宣纸是继东汉蔡伦发明植物纤维造纸后,糅合了各种造纸工艺,改变原料配比,以树皮代替藤、麻纤维而不断完善的一-种新的产品。据史料考证,其创始年代在7世纪。因产地最早为宣州郡而得名。唐代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中有“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以法蜡之,以备摹写”之句。其中提到的“宣纸”不是今天人们所指的特定宣纸,而是指古宣州郡一带生产的纸。
制造宣纸的配料主要有石炭、碱和漂白粉。宣纸原料首先要用石灰浸湿,石灰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溶液温度增高,起到溶解果胶和木质素的作用。碱用于高温蒸煮檀皮、稻草,作用也是溶解果胶和木质素。漂白粉并不是宣纸的必需原料,但可以补救劣质纸料之色白与缩短制造过程。制浆为制造宣纸的重要环节,传统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原料性质,不同季节气候而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如水泡、灰浆、水洗、蒸煮、日晒雨淋、露炼等。水泡、灰浆、水洗、蒸煮的过程叫“分级煮”;日晒雨淋、露炼的过程叫“日光漂白”。生产过程需1到2年时间。
燎皮浆的制造过程:第一步:制毛皮。即砍青檀树枝,去桠留五至六尺长打捆,下锅水煮,冷水浸泡一天,剥皮晒干成捆。第二步,制皮胚。把毛皮水浸,灰煮踩皮,堆置发酵,洗皮晒干。第三步,制青皮。把皮胚投不碱蒸煮,洗涤、晒干、撕选、日晒雨淋、露炼。第四步,制燎皮。把青皮第二次投碱蒸煮、洗涤、再日光漂白。第五步,制燎皮浆。把燎皮第三次碱蒸,洗皮,选皮、打皮、除料、洗料、辅助漂白、选料。经过28道工序、上百道操作。全过程需300天时间。草浆的制造过程与制皮浆基本相同。打研、舂草的作用是植物纤维经物理、化学作用所提纯与分散的纤维素靠氢键缔合而交结成的薄膜状物质,要使纤维素能够结合在一起,需要在纤维素之间形成氢键。而氢氧基被一层外壳包在里面,所以必须用捶打、舂捣或其他方法把这层外壳打破,使纤维细化让氢氧基露出来,才能形成氢键,制成纸浆。多级处理的作用是除去皮,草中的木质素、果胶、金属离子等。把制成的皮浆和草浆调匀,叫调浆或拌浆,捞取不同品种的纸,皮浆和草浆的搭配比例不同。将调匀的纸浆倾入纸槽,纸工将纸帘斜向插入,浆料均匀附着在纸帘.上,迅速将纸帘提出水面,滤水、烘干,即成成品纸。烘纸也叫晒纸,即在平滑的火墙上将湿纸烘干。其工序是第一步,烘贴。将纸贴日晒或用缓火烘,使杨桃藤性质消失,不影响纸质。第二步,浇贴。用水把贴浇湿回潮疏松。第三步,鞭贴。剪纸成刀,再行包装。
宣纸的种类按配料比例可分黄料、皮料、棉料。接加工程序可分“生宣”、“熟宣”,又分“素白”、“着色”两种,“素白”中有玉版、煮碓、云母、蜡笔、蝉羽等。“色宣”中有各色朱笺、虎皮、槟榔、珊瑚、雨云和各种彩宣。 按纸幅大小又可分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多种。接薄又分为单宣、夹宣、三层夹、罗纹、小刀头等。具体品种繁多,生宣中的黄料类有屏风、长扇、短扇。棉料类有棉连、四尺单、五尺单、六尺单、十刀头、四尺夹连、五尺夹连、六尺夹连、四尺双夹、五尺双夹、六尺双夹、四尺贡、五尺贡、六尺贡、新加连。加厚的还有四层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