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书法培训课程是怎么解释印章的滥觞期?

  我们所见到的任何东西都有一定的发展周期,印章作为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有着它自己的发展周期。作为一个书法培训机构这些历史肯定是要给学生普及的,今天我们一起分享的就是这篇印章的滥觞期的发展。

  印是何时产生的,是如何产生的,历代一直众说纷纭。既有元吾丘衍在《学古编·三十五举》中“三代无印”的观点,也有认为玺印产生于上古的传说,如在汉代的纬书《春秋运斗枢》中说:“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日‘天王符玺’。”《春秋合诚图》说得更有声有色:“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日‘天赤帝符玺’。”这是最早有关印章起源的文献记载。但毫无疑问,将印章的起源归于神灵的赐予是荒谬的。

  从传世和考古发掘来看,战国时期玺印的使用就已经十分频繁、普遍。罗福颐《古玺汇编》收录战国古玺达到5708方,再加上流散、毁坏和未及发现者,其数量当远不仅此。考虑到战国古玺兴盛之前,应该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印章的起源还应更早。《后汉书-祭祀志》中称“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肜文,作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唐代杜佑在《通典》中也称:“三代之制,人臣皆以玺玉为印,龙虎为钮。”但将印章的起源笼统地定在夏、商、周三代,过于宽泛。那么,印章是起源于春秋?还是西周、殷商,抑或更早?笔者认为,确定印章的起源,应该首先明确什么是印章?印章的功用有哪些?印章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然后再依据文献、考古上的资料予以验证是否符合上述条件,从而得出一个相对可靠的结论。

  印章从形态上看,应包括印钮、印体、印面三个部分。印钮用于穿孔系带或拿捏把柄,早期一般多呈半环形或柱形,印体早期一般较矮,印面用于铸或刻画符号、图形、文字,代表了印章的使用功能,其形状一般以方形为主,大小一般在古代的方寸之间(2~3厘米)。

  印章从材料上看,应是某种坚实材料所制成的实体,早期应以铜、陶为主。

  印章从使用方式上看,应是抑压于泥、锤击或烙印于质地较硬的对象上。

  印章的主要作用是复制印面上特定的符号、图形和文字,印章的其他社会功能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原始的印章也应具备上述形态、材料、使用方式三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再据此来看中国古代有无符合上述条件的印章。

  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国印章的起源时都会提及新石器时代的陶拍,这是用于在陶器上拍打、压抑纹饰的工具,作用是使陶质致密、美观,其花纹也可能具有部族间的区别意义。陶拍一般较大,印面形状也多非方形,有些印面甚至还呈凸面,钮把主要是手握式,在形态上与印章有些差别,但基本形式和使用方式是相同的,都是用于压抑。称陶拍是印章的雏形略显勉强,但称印章的起源与陶拍在形式和使用原理上存在着某种关系却并非毫无道理。

主营:书法课程、教师培训、书法培训、课程授权、少儿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书法教材、版权合作
Copyright © 2018秉仁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0248号-2|网站地图
合作邮箱:3433254688@qq.com  总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西街6号院2号楼102室秉仁书院

友情链接:书法培训加盟|书法培训课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