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培训课堂里练习楷书所用的《金刚经》中,捺画是分量较重的一个笔画,经常处于主笔地位。它有一种夸张的写法,是在其他碑帖中不多见的。《金刚经》中捺画的写法与波画基本相同,一般来说,参考波法即可达到要求,只是行笔取右下之势。走之捺多带“蚕头”,故落笔拟人时有明显向左或向左下下探之势,笔锋翻转后,先向右上呈拱状,继而向右下行,多顺承逆势,逐渐重按铺毫,遂构筑捺尾。整个行笔过程,要充分展现一波三折之势。
1、三折捺
三折捺的写法:逆锋人笔,稍行即向右下方行笔,同时逐渐下按铺毫,使笔画由细变粗,到适当长度和宽度稍转向右上,逐渐上提使笔锋收拢(写大楷时要捻管配合,写榜书时要配合腕臂动作),最后在右上部平出收笔。如“分、数”二字。
2、大折捺
写法如楷捺,只是写到一定宽度出捺笔时,向右加重铺毫力度,稍作平出再出捺笔。这一笔比较夸张,能够构筑字的横势,如“大”字。“本”字写法比较特殊,有一个弧度,要细加体会。
3、曲线捺
其写法基本等同三折捺,只是由于缺少提按,其形态犹如曲线,圆劲有力,如“还”字。
4、反捺
反捺如同长点,其写法是逆锋人笔,边右下行边按笔,然后边提边行,至收笔处回锋收笔。但仔细分析,每一个字的提收位置多有不同,这正是它们的变化之处。如“于(於)”字。
5、燕尾捺
其写法是逆锋入笔,右下边行边按,然后边行边提,至长成反捺,然后回锋至中部再向右上边行边出锋,在底部出现一个燕尾状缺口。如“以”字的燕捺己开唐代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楷书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