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之父为著名书法家钟繇,而钟会在书法上亦有相当造诣,唐朝时尚有作品传世。
南齐王僧虔《论书》曰:“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
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称“钟会书有十二意,意多奇妙。”《杜工部草堂诗笺》注引袁昂《论书》云:“钟书有十二种意外巧妙,实亦多奇。”
梁庾肩吾《书品论》,分书法家上中下品,有十七人为上品、另有四十八人为中品,五十六人为下品。取三人为上品之上(张芝、钟繇、王羲之),五人为上品之中(崔瑗、杜度、师宜官、张昶、王献之),······索靖(幼安)、梁鹄(孟皇)、韦诞(仲将)、皇象(休明)、胡昭(孔明)、钟会(士季)、卫瓘(伯玉)、荀舆(长胤)、阮研(文几)此九人为上品之下。 “士季之范元常,犹子敬之禀逸少。而功拙兼效,真草皆成。”
唐李嗣真《书后品》载:“始于秦氏,终唐世,凡八十一人,分为十等。上中品七人。蔡邕、索靖、梁鹄、钟会、卫瓘、韦诞、皇象……钟、索迹虽少,吾家有小钟正书《洛神赋》,河南长孙氏雅所珍好,用子敬草书数纸易之。”可见,唐朝之时还有钟会书法作品《洛神赋》,今不可见也。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将钟会的隶书、行书、章草和草书置于妙品中,仅次于神品。称其为:“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唐张怀瓘《书估》:“蔡邕、张昶、荀勖、皇象、韦诞、钟会。度德比义,崔、张之亚也,可微劣右军(王羲之)行书之价。——以上六人第二等。”
唐张怀瓘《书议》评价钟会的书法为“真书第五”,“章书第六”,“草书第七”。
唐窦臮《述书赋》赞钟会之书法“观士季之轨辙,审钟家之超越。将遗古而偕能,与象贤而蹈拙。如后生之可畏,实气盖于前哲。”
唐韦续《墨薮》曰:“上古创意制字,务在形质。自夏禹之后,乃精妙间生,体操屡移,实难具美。今继真约古,晶藻录其长,分为三等,皆旁通上中下,总一百九人,列之于后。”钟会八分被归为上下类。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引梁庾元威《论书》目钟会为九品中的“上品之下”。
唐卢元卿《法书录》云:“贞元十一年正月,于都官郎中窦众兴化宅见王廙书、钟会书各一卷。”钟会书法作品此时仍存于世。
但有人认为钟会的书法离钟繇的书法还有很大距离。唐武平一《徐氏法书记》日:“先贤所评,子敬之比逸少,犹士季之比元常,言去之远矣。”
善效人书
钟会又擅长效仿他人笔迹。裴子语林:钟会年少时仿作一纸书,别人以为是阮籍所写,都说字字生义。知道是钟会作后,都不说了。世说新语:钟会仿外甥荀勖笔迹,骗取荀勖的宝剑。志曰:淮南第三叛,钟会伪为全辉、全仪作书,致使全怿投降司马昭,诸葛诞开始人心背离。志·引世语曰:钟会在剑阁拦截邓艾书信,把言辞改的傲慢无礼,又伪造司马昭书信离间邓艾。
刻写碑记
据洪适《隶释》卷二十七载:“汉《周公礼殿石楹记》,在成都府,初平五年,钟会书。”且“六行,行三十八字。”初平五年(公元194年)是钟会伐蜀的咸熙元年(公元264年)的70年前,因此王象之认为:“《殿柱记》,先儒谓钟会书,非也。”洪适也有相似看法,“《天下碑录》以《周公礼殿记》为钟会书,按此碑以初平五年立……谓之会所书者,非也。”
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一据李知几《十咏》诗对钟会书写《周公礼殿石楹记》提出合理解释,“会与邓艾同入蜀,在咸熙元年甲申,距汉献兴平元年甲戌,凡七十一年矣,会盖追文翁高君之美而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