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汉字的一种展现形式,我们在书法培训的课堂上不仅要了解书写的技巧,也要了解一些汉字的故事,比如我们今天所分享的古文字范畴内的汉字演变过程。
真正成熟的文字系统,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开始,因此我们在真正讨论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时,多起于甲骨文。总体来说,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再到适合书写的笔画,最后到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方便书写和使用是促进汉字演变的规律。
按字形划分,汉字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一个是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之后为另一阶段。从隶书到现代使用的字体没有太大的变化。
甲骨文
殷商时代,人们在龟甲、兽骨上用写或刻的方式进行占卜或记事,此种方式刻出的文字称甲骨文,这个时期的文字一字多体,笔画不统一,象形程度颇高,由此推断这个时期的文字尚未统一。
金文
从商朝后期出现在青铜器上,至西周时期发展起来,这些被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别称钟鼎文或铭文。根据古文字学家容庚的《金文编》中记载,在先后出土的青铜器上共发现金文3000多个,其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极其相似。
大篆
大篆又有籀文、籀书、史书、籀篆之称,其为周宣王的史官史籀所创,因此称“籀文”。他在夏、商、周三个时代中,对文字学的贡献,堪称中国文字史第一人。大篆的笔画拉长,长线条柔婉优美。周宣王时期所作的石鼓文为大篆的代表作。
小篆
小篆由秦朝丞相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亦称“秦篆”,这个时期的汉字几乎脱离象形图画,笔画整齐圆润,字形规整,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为后来的方块字打下基础。文字从大篆到小篆的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意义重大。
汉字的发展从甲骨文到金文属于古文字范畴,隶书之后为近代字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