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书法培训班的老师都知道,书法的发展在北宋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出了许多的书法名家。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北宋时期的书法发展。
宋代从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到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多年时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其中北宋书法有创新而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南宋书法则是北宋书风的延续而无新的创造。
书法经秦篆、汉隶、晋行、唐楷几个高潮,到宋代面临着变革和开拓的新课题。北宋的书家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他们不愿意沿着唐楷的路子继续走下去,而是另辟蹊径,远接晋帖行书的遗风,把行草书发展到极致。他们继晋人“尚韵”、唐人“尚法”的书风之后,另开“尚意”书风。尚意的“意”是指带有文人气质的鲜明个性,包括高尚的人品、深厚的学养、丰富的情趣、淡雅的风格等。 “尚意”书风的形成,既是由书法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的,又与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风尚、注重思辩的理学思潮密切相关。 “尚意”书风的代表是“宋四家”。
“宋四家”一般认为是指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家之中,苏、黄、米三家没有异议,但“蔡”究竟是蔡襄,还是蔡京,则有不同说法。
苏轼在宋代书坛居“四家”之首,是宋代尚意书风的雄杰者。他的字集众家之民,最后以整幅布白的自然洒脱天趣,取代了以牵丝取胜为特点的晋唐人风范,从而开创了以“刚健婀娜、丰腴圆润”为风格的“苏体”。苏轼早期书法的代表作是《治平帖》,中年以后的书法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前赤壁赋》。晚年行书代表作有(<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和《与谢民师论文帖》等。苏轼晚年还写下了两件楷书力作,即《丰乐亭记碑>>“醉翁亭记碑》。
黄庭坚的书法创作成就主要在行书和草书两个方面。他的行书中宫收紧,长笔四展,呈辐射状,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卷》取经伏波神祠诗>)“范滂传》等。他的草书主要学怀素,但有所创新,书写速度略慢,笔画时而流畅,时而艰涩,动态中时时杂有静态,代表作品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黄庭坚行书中内收外放的结构、狂草中动中杂静的章法,体现出作者旷达而又深沉的文人性格。
米芾在书法上大体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临仿——集古字——刷字。他最擅长行草书,用笔淋漓畅达,结体欹侧多变,具有快刀利剑的气势,代表作有《苕溪诗帖》《蜀素帖》《多景楼诗帖》《虹县诗帖》等。
蔡襄在宋代领先成为书法大家,其独特之处是以浑厚端严的艺术特色受人敬仰。他的楷书学颜,笔力饱满浑厚,结体端庄方正,代表作有《洛阳桥记》;行草书主要取法于晋人,圆润秀丽,代表作品有“脚气帖》《离都帖》等。
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据明代书画鉴赏家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苏、黄、米、蔡”四大书家中的“蔡”原是指蔡京,只是后人厌恶蔡京奸诈狠毒,才以蔡襄取代了他。因为论年龄,蔡襄(1012--1067)应在苏、黄之前,不应列在米芾之后;再说蔡京书法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笔法姿媚.比蔡襄书法更有新意,也更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击美学情趣。张丑此说.似乎也有道理。从书法创作成就看,蔡襄楷书学颜,端庄浑厚,行草学晋人而少自己面目.的确不能与苏,黄,米三家并列。
苏、黄、米、蔡之外,值得重视的著名书法家是宋徽宗赵佶。赵佶在政治上是有名的昏君.在艺术上却是一似天分极高的书画家和书画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他在书接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瘦金体。。“瘦金体”的代表作品有楷书《千字文》卷、大行楷书《秾芳诗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