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培训讲书体,中国书法的书体,从商代的甲骨文起,到周代的金文,籀文,秦代的大篆小篆,汉的隶书,魏晋以后的楷书,行书,草书等风格迥异的字体。三千年以来主要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种书体。
1,篆书
分为小篆和大篆两类。 小篆也称秦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将六国的文字统一成标准字体,就形成了小篆。
大篆,大致指秦统一中国以前所用的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
2,隶书
隶书因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所以称为隶书。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是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以点画结构逐渐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形成的一种新字体。
隶书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3,草书
草书是指书法上有一定法度,自成体系的草写汉字。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是一种书写简捷、线条活泼、变化多姿、充满情趣的书体。章草又称隶草,是利用符号省减隶书笔画,字字独立,保存一定隶书笔意的书体。今草也称小草,是以章草为基础,结合正书发展而来。今草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草书。狂草也称大草,源于今草,是一种放纵不羁的草书。
4,行书
萌生于东汉的中后期,与楷书的萌生同时,或略早于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之上蜕化、发展而来的。到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行书,已经被公认为是成熟行书的典范。
行书出现在东汉中后期,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5,楷书:也称真书、正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成书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三大系统:
1、魏晋楷书:取法魏晋,主要以小楷的形态存在。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为代表,重点是小楷。
2、魏碑。是以北魏这个时代的碑为主的一类形态,后来把这样一种形态泛化开来,凡是这一类形态的书法作品统称为魏碑风格,魏碑是隶书变为楷书后的第一个辉煌,风格千姿百态。大致包括摩崖、造像、墓志、碑版等多种形式。
3、唐楷。这是典型的楷书。唐楷即指楷式完全成熟定型的隋唐主流书体,从书法角度则为通俗或者大众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