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硬笔书法培训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硬笔书法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如何向毛笔书法学习这一方面.只有通过平时扎实的临摹,才不会出偏,使硬笔书法逐步脱离实用的层面,在艺术的层面上提升发展。
学会了临摹,不等于能够进行艺术创作。常见有些人帖临得很像,但离开字帖却写不好或者帖上学过的字写斜好,帖上没有的字写不好,暴露了学和用存在差距,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等等问题。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出现又能促进平时的学习,使临摹和创作互动,缩短学和用的过程。
余任天先生在《余任天书画印谈》中有一段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刨作的精辟论述,不避其长,摘录如下:
学一种帖,一面临写,一面找它的规律,在学、看中,需五年光阴(指日日临写而言)渐渐地找到了它的规律,再临再写,又须五年,固定它的规律,这样离开字帖,也像它的字了.更进或强调它或减弱它某一规律.渐渐地另一种面目出现,久而久之又精又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嗣后再临,再看,又多看古今人法书会通其意,乃至无凝滞矣。
上文中的“规律”,其实即指所临习法帖在用笔结字章法、风格上的特征。在临习中能“抓规律”,也就是“活学”了,“强调它或减弱它某一规律,渐渐地另一种面目出现”,也就贴近创作能“活用”了。解决好学和用之间的矛盾,在于“会通其意’。当然,问题和矛盾的解决还会受学书者的天资、师承、努力、程度、环境等因素影响,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几十年不等。
硬笔书法以艺术的观念来创作作品,历时不长,要在反复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创作时,多一份真情,少一些功利。存形式上多作尝试(包括作品的装潢和制作),摸索最佳的笔纸组合。创作内容以抒情诗为妥,可以是古典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最好是自作的诗文。借诗文来引发自己的创作激情,在作品中蕴涵诗的想象,跳跃.意境,有了诗性的作品,形式和内容也就统一了,不然,作品会像-堆没有灵魂的线条,怎能去打动人?更何况求天趣,求格调?工夫在书外,人的综合修养很重要。创作是对作者综合实力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