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培训中所讲的撇画,在古时称掠画。典型的撇画为左下行笔画,常与右下行的波磔(捺画)构成左右分背之势。这种撇捺分张的体势,两画之间的协调关系很重要。
由于撇画是从右上向左下斜行的笔势,其行笔过程必然是逆锋状态,又由于人们一般为右手执笔,所以这一笔写起来有一定难度。落笔用逆入法,略取侧势,行笔取中锋逆势,应注意沉实,切忌轻浮。尾段略重于前段,粗长圆厚者从中段渐次加重下按笔锋,取足逆势后回锋收笔。
(1)短撇
短撇常用于左上部和上部。一般写法是:左上逆锋入笔,右下顿笔,调锋左下行,至收笔处出锋或自然收笔,不可过于锐利。此画有晋人楷书撇画的遗韵。
用于左上的撇有楷、行两种写法,如“知、告、句”三字。短撇写法多有变化,有的短撇起笔时先做一个横向用笔再左下行作撇,有的用行书笔意把撇与横连写。这些写法,由于笔画变化的原因显得较有精神。《金刚经》用笔上多取行草笔意,所以撇、横连用的情况比较多,如“白、知、告、句”四字。
上部的撇如“香、千、身、边(遗)”四字,为追求刻石效果,书写时不要刻意描摹,要果断下笔,率意沉稳行笔。
(2)长撇
《金刚经》中长撇变化较多,主要形态有曲长撇、直长撇、瘦金撇、重尾撇等。
曲长撇的写法:逆锋入笔,调锋后下行,在下行中要有三过折,中部向上弯曲,边行边提,至收笔处自然提笔出锋。其撇较长,弯曲流畅,富有撼如“老、者”二字。
直长撇:逆锋人笔,调锋后向左下直行,中部略按使之粗重,中下部边行边提,至收笔处自然提笔出锋,如“有、若”二字。
瘦金撇:又叫竖弯撇,多用于左撇。其写法是撇的前2/3同竖笔,然后左转,至收笔处自然提笔出锋。其形态瘦劲有力,容易与其他笔画形成对比,如“应”字。
重尾撇:犹如兰叶撇,其写法是藏锋人笔,调整后左下行,行至末尾1/3处稍按笔运行,使之粗重,至收笔处边提边收。此撇根据所处位置有曲直之分,均不可过于锐利。重尾撇在独体字中稍弯曲且短粗,而在左右合体结构的字中直且长,如“名”字。